最近突然想试着做一个可以实现实时聊天的网页,也想了解一下网页版 QQ、网页版某个需要拿出手机扫码才能在电脑上登录的辣鸡社交软件等等是如何实现和服务器实时同步数据的(。・ω・)ノ゙
现在常见的实现方式有下面四种:
- 轮询(或者称作短轮询,Short-Polling)
- 长轮询(Long-Polling,也有人称作 Comet、反向 AJAX)
- 服务器发送事件(Server-Sent Events,简称 SSE)
- WebSocket
(其实还有 <iframe>
或 Flash 的实现,不过已经很少见了……)
其中 WebSocket 似乎是最高效的方法,但是实现难度较大。在网页上使用 WebSocket 涉及到了 ws
和 wss
两种新协议(加了字母 s 的是加密协议,类似于 https
与 http
的差别),而小透明自己的网站必须使用 https
,因此要使用 WebSocket 的话也必须使用 wss
,所以还有配置端口、证书等一堆杂事……所以这里就先忽略了。
相对来说,实现前三个的难度要低上不少,而且大部分代码可以复用,正好把三个都实现一遍,也可以对比一下它们的优缺点~至于后端部分,小透明是用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PHP 实现的(:з っ )っ
其实是因为实现的时候踩了很多坑,结果不得不把三个都试了一遍⊂彡☆))д`)
下面的这张图(出处)形象地展示了短轮询、长轮询、SSE 三种实现方式的原理:
准备工作
在实现之前,先要建立一个简单的“在线聊天室”的模型。
- 发送消息:在文本框
message
中输入内容,点击按钮send
将文本发送到post.php
进行数据处理,服务端将文本和发送时的时间戳一起保存到文件message.json
。 - 接收消息:服务端使用 JSON 格式发送新消息的数据(包含正文和时间戳)。客户端从服务端同步数据后,将最新的消息显示在
timeline
中。
非常简单的一个页面,没有样式|・ω・`)
网页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head>
<body>
<textarea id="message"></textarea>
<button id="send">Send</button>
<hr />
<div id="timeline"></div>
<script>
// 接收消息
var xhrPost = new XMLHttpRequest();
document.getElementById('send').onclick = function () {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ssage').value === '') return;
xhrPost.open('POST', 'post.php');
xhrPost.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xhrPost.send('messag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ssage').valu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ssage').value = '';
}
// 同步消息
// 代码略
</script>
</body>
</html>
post.php
代码如下:
if (empty($_POST['message'])) die();
$data = [
'time' => time(),
'message' => htmlspecialchars($_POST['message']),
];
file_put_contents('message.json', json_encode($data, JSON_UNESCAPED_UNICODE));
最后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多个不同的客户端同时打开这个页面,其中一方发了消息,在所有的页面上都可以显示。
短轮询
短轮询是最简单的和服务器同步数据的方法,原理是使用 XMLHttpRequest
不停地每隔一段时间向服务器发送获取新数据的请求,然后处理返回的数据(如果有新数据的话)。
前端代码,请求时带上时间戳,表示客户端接收到的最新数据的时间:
var xhrGet = new XMLHttpRequest();
var time = 0; // 获取到的最新消息的时间戳,初始值为0
xhrGe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xhrGet.readyState != XMLHttpRequest.DONE || xhrGet.status != 200) return;
var response = JSON.parse(xhrGet.responseText);
// 有新消息则输出
if (response.time || response.time > time) {
time = response.tim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line').innerHTML += ''
+ (new Date(response.time * 1000)).toLocaleString('zh-CN', {hour12: false})
+ '<br />'
+ response.message
+ '<br />';
// JS的时间戳单位为毫秒,所以这里要*1000
}
}
function getMessage() {
xhrGet.open('GET', 'get.php?time=' + time);
xhrGet.send();
}
// 每隔一秒,从服务器获取一次最新消息
setInterval(getMessage, 1000);
后端代码,根据请求的时间戳判断是否要发送新数据:
// 读取客户端的时间戳
$time = (isset($_GET['time']) && is_numeric($_GET['time'])) ? intval($_GET['time']) : 0;
// 获取数据,这里是直接读取文件内容
$data = json_decode(file_get_contents('message.json'), true);
// 根据客户端请求的时间戳判断是否有新消息,如果有则返回,否则返回空数据
if ($time < $data['time']) {
die(json_encode($data, JSON_UNESCAPED_UNICODE));
} else {
die('{}');
}
短轮询的实现很简单,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客户端需要频繁发起大量请求,而每次建立连接都需要时间;返回的数据大多数情况下是空的,这时请求头和响应头就占据了请求的所有数据量,即使有返回数据它们的数据量也占了大部分,效率比较低;频繁的请求也可能对服务器造成压力,因此它更适合对数据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情景。
在理想的网络状况下,如果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可以被瞬间响应(耗时小于轮询频率),此时有下面的情形(客户端发出请求的时间间隔为 2 秒):
- 客户端在第 1 秒发出请求 #1
- 请求 #1 瞬间得到响应,没有新消息(收到的最新消息的时间为第 0 秒)
- 服务端在第 2 秒收到消息 A
- 客户端在第 3 秒发出请求 #3
- 请求 #3 瞬间得到响应,获取了消息 A(收到的最新消息的时间为第 2 秒)
- 服务端在第 4 秒收到消息 B
- 客户端在第 5 秒发出请求 #5
- 请求 #5 瞬间得到响应,获取了消息 B(收到的最新消息的时间为第 4 秒)
- ……
但是,在网络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使用短轮询得到的数据就可能会出现混乱:
- 客户端在第 1 秒发出请求 #1
- 请求 #1 瞬间得到响应,没有新消息(收到的最新消息的时间为第 0 秒)
- 服务端在第 2 秒收到消息 A
- 客户端在第 3 秒发出请求 #3
- 请求 #3 暂未得到响应(收到的最新消息的时间仍然为第 0 秒)
- 服务端在第 4 秒收到消息 B
- 客户端在第 5 秒发出请求 #5
- 请求 #5 瞬间得到响应,获取了消息 A 和 B(收到的最新消息的时间为第 4 秒)
- 请求 #3 得到响应,又一次获取了消息 A(收到的最新消息的时间为第 4 秒)
-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 setTimeout
修改上面的前端代码,接收到上一次请求的响应后先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再发出下一次请求。
长轮询
短轮询的缺点就在于它发出的请求太多,长轮询就是在发出请求方面对短轮询进行了改进。长轮询仍然使用 XMLHttpRequest
向服务端发出请求,但是服务端会将客户端发出的请求挂起,直到有新数据时才立即返回数据(也可以设定连接已挂起较长时间则中断,返回空数据)。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响应后就立即再发出下一个请求,这样就可以保证与服务端之间一直有一个连接,而且数据的实时性还可以完全由服务端控制,而不是取决于客户端使用 setInterval
或 setTimeout
发出请求的频率。
前端代码,请求时带上时间戳,表示客户端接收到的最新数据的时间:
var xhrGet = new XMLHttpRequest();
var time = 0; // 获取到的最新消息的时间戳,初始值为0
xhrGe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xhrGet.readyState != XMLHttpRequest.DONE || xhrGet.status != 200) return;
var response = JSON.parse(xhrGet.responseText);
// 有新消息则输出
if (response.time || response.time > time) {
time = response.tim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line').innerHTML += ''
+ (new Date(response.time * 1000)).toLocaleString('zh-CN', {hour12: false})
+ '<br />'
+ response.message
+ '<br />';
}
// 上一个请求完成了就立即发出下一个请求
getMessage();
}
function getMessage() {
xhrGet.open('GET', 'get.php?time=' + time);
xhrGet.send();
}
// 手动发起第一次请求
getMessage();
后端代码,使用了循环来挂起连接:
// 禁用PHP的执行时间限制
set_time_limit(0);
$time = (isset($_GET['time']) && is_numeric($_GET['time'])) ? intval($_GET['time']) : 0;
// 每次循环耗时1秒,最大连接时间10秒
for ($i = 0; $i < 10; $i++) {
// 获取数据,这里是直接读取文件内容
$data = json_decode(file_get_contents('message.json'), true);
// 根据客户端请求的时间戳判断是否有新消息,如果有则返回,并跳出循环
if ($time < $data['time']) {
die(json_encode($data, JSON_UNESCAPED_UNICODE));
}
// 设定服务端检测新数据的间隔为1秒
sleep(1);
}
// 一直没有新数据则返回空数据
die('{}');
分析所有获取数据的网络请求的瀑布流,可以发现除了第一个初始化用的请求是瞬间完成的,其它的请求都被挂起了较长一段时间(上面的示例中的设定为 10 秒)才完成。
有一个请求的耗时不足 10 秒,是因为这个请求被挂起期间服务端返回了一次数据,于是连接立即完成。另外,观察时间轴还可以发现,所有的请求都是连续的,保证了与服务端之间一直有一个连接。
长轮询减少了发送请求的频率,但是长时间挂起的连接会持续占用着服务端的资源。如果服务端不能同时处理大量连接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延迟。这也是小透明踩中的坑,到后面再详细地解说吧(。í _ ì。)
服务器发送事件(SSE)
SSE 是 HTML5 标准中新增的一部分,可以实现服务端向客户端(浏览器)主动发送数据。
SSE 某种意义上有点像长轮询的封装,因为它也需要与服务端保持一个长连接以等待服务端的数据,但是当连接中断时客户端(浏览器)可以自动进行重连,因此客户端只需要专注于处理收到的数据就可以了。
SSE 的使用依赖于 HTML5 新增的 EventSource
对象,然而 IE 和 Edge 并不支持,因此也无法使用。
在使用前,可以检测一下浏览器对 EventSource
的支持:
if (typeof EventSource === 'undefined') {
alert('您的浏览器不支持EventSource');
}
服务端每次发送的数据由若干行组成,每次发送的数据之间会有一个空行(使用 \n
作为换行符)间隔。事件流用文本组成,有注释、data
、id
、event
、retry
五种类型:
: 以单个冒号开头表示注释,可以通过输出注释来防止超时重连
: data表示数据内容,可以直接使用JSON
data: some text
: 也可以分成多行
data: another message
data: with two lines
: 使用id来对数据进行标记
id: 1
data: 1st message
: retry设定客户端在一定时间之后未收到数据(包括注释)则重连,单位为毫秒
retry: 15000
: event可以自定义事件名,客户端可以使用addEventListener('事件名', function (event) { event.data ...})对自定义事件进行操作
: 不写事件名,则可以使用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 () {...})或onmessage = function (event) { event.data ...}进行操作
event: userconnect
data: {"username": "bobby", "time": "02:33:48"}
其中 id
可以实现两次重连之间的消息同步。EventSource
每次收到带有 id
的数据都会保存下来,下次重连时会将 id
的数据写入请求头的 Last-Event-ID
这一项,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个来重建连接继续同步数据。
前端代码,只需要处理收到的数据,不用考虑重连,比长短轮询更简单了:
var es = new EventSource('get_es.php');
es.onmessage = function (event) {
var response = JSON.parse(event.data);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line').innerHTML += ''
+ (new Date(response.time * 1000)).toLocaleString('zh-CN', { hour12: false })
+ '<br />'
+ response.message
+ '<br />';
}
后端代码,稍微复杂了一些,不过和长轮询相比改变不大:
set_time_limit(0);
// 在Nginx上禁用输出缓存
header('X-Accel-Buffering: no');
// 设定请求头为SSE的事件流类型,禁止缓存
header('Content-Type: text/event-stream');
header('Cache-Control: no-cache');
// 通过Last-Event-ID请求头读取客户端的时间戳
$time = (isset($_SERVER['HTTP_LAST_EVENT_ID']) && is_numeric($_SERVER['HTTP_LAST_EVENT_ID'])) ? intval($_SERVER['HTTP_LAST_EVENT_ID']) : 0;
// 使用循环挂起连接
for ($i = 0; $i < 10; $i++) {
$data = json_decode(file_get_contents('message.json'), true);
// 根据客户端请求的时间戳判断是否有新消息,如果有则返回,不用跳出循环
if ($time < $data['time']) {
// 由于连接要持续一段时间,因此要在服务端记录时间
$time = $data['time'];
// 输出数据时注意格式和换行
// 使用新消息的时间作为ID
echo 'id: ' . $data['time'] . "\n";
echo 'data: ' . json_encode($data, JSON_UNESCAPED_UNICODE) . "\n\n";
// 输出后,需要刷新PHP的输出缓冲
ob_end_flush();
flush();
}
// 服务端检测新数据的间隔为1秒
sleep(1);
}
SSE 在客户端的实现比较简单,不过它也要长时间挂起连接,占用服务端资源。
所以,踩的坑到底是……?
长短轮询和 SSE 这三种由服务端主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的方式,都能满足客户端与服务端实时交互的需求。但是长轮询和 SSE 是通过与服务端维持长连接实现的,如果并发量比较大的话,大量的连接就会严重影响服务端的性能。
小透明之前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过一次测试,使用了 SSE 与服务端同步数据。在同时打开 20 个页面的情况下,服务端的性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仅仅是发送少量文字就出现了长达 70 秒 的延迟(获取消息的延迟也少不了),服务器上的 PHP 探针(使用频率为 1 秒的短轮询获取服务器状态信息)也在测试期间出现异常,无法正常获取服务器状态信息。
但是,PHP 代码的执行时间却只有 3 毫秒 左右;根据服务器后台的监控图表,测试期间服务器的 CPU、硬盘、网络占用均**不到 5%**。所以出现延迟的原因并不是代码写得差(˘_˘٥) 实际上是和 Nginx 处理 PHP 请求的机制有关。
Nginx 本身不能执行 PHP 代码。代码先交给另一个进程 FastCGI 执行,然后 Nginx 通过配置中的 fastcgi_pass
获取执行的结果,返回到客户端。PHP 可以使用 PHP-FPM(FastCGI Process Manager)来管理同时开着的多个 FastCGI 子进程,将执行 PHP 代码的任务交给它们去运行,并根据负载情况自动创建和销毁进程。
location ~ [^/]\.php(/|$)
{
try_files $uri =404;
fastcgi_pass unix:/tmp/php-cgi.sock;
fastcgi_index index.php;
include fastcgi.conf;
}
PHP-FPM 同时开启的进程数在配置文件 /usr/local/php/etc/php-fpm.conf
中可以设定,这些设定项决定了进程数的上限和下限:
# 进程数上限
pm.max_children = 32
# 启动时创建的进程数
pm.start_servers = 8
# 服务器闲置时保持的进程数范围
pm.min_spare_servers = 2
pm.max_spare_servers = 16
测试时 pm.max_children
的值为 10
,实际上打开第 10 个页面的时候也已经开始有了延迟。所以出现严重延迟的原因实际上是长时间挂起的连接把 PHP-FPM 的进程占满了。
PHP is not built to be a long-running server, each request is a new process, it’s really not the right choice for a KeepAlive thing.
——Stack Overflow 上的问题 Is php scalable with reverse ajax long polling? 的回答
用 PHP 做长连接是踩坑,是作死行为。既然一个长连接就要占用一个进程(以及大概十几 MB 的内存),那么增加进程数上限也是效率较低的方法。简单粗暴的短轮询反而能有不错的效果……至少小透明换用了短轮询以后,同时开了 50 个页面也没有严重的延迟。
对了,短轮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的请求会在服务器上留下大量的日志,占用不少存储空间。如果是 Nginx 的话,倒是可以通过“按条件记录日志”来把指向特定 URL 请求的日志屏蔽掉:
set $write_log 1;
# $uri不包括?后面的部分,也就是GET参数
if ($uri = /get.php) {
set $write_log 0;
}
access_log /home/wwwlogs/access.log combined if=$write_log;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不允许内容农场类网站、CSDN 用户和微信公众号转载。
本文作者:✨小透明・宸✨
本文链接:https://akarin.dev/2019/09/03/use-polling-and-sse/